印刷問答為您提供印前,印中,印后以及設計的相關問題咨詢與解答,印刷案例規格及印刷報價,讓您實時了解在印刷中的各類相關問題及印后相關問題,并提供印刷時的注意事項,為您提供各類印前印后的相關問題解決方案
印刷問答 2022-08-12 14:54 249 0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濱海區沭水縣、莒南縣一度是山東省戰工會、分局、省直機關和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部駐地,作為山東省委、華東局機關報的大眾日報社機關、印刷廠等部門更是長期駐扎在當時沭水縣、莒南縣境域內。
隨著時光的流逝,七十多年前的這一紅色新聞文化單位的遷徙路線已經在人們的記憶中模糊不清了,隨之爆出的是隨意性很強的多區域、多地點的大眾日報社印刷廠舊址,既混淆了人們的視聽,又失去了歷史科學、尤其是思想教育意義重大的紅色歷史文化的嚴肅性。
為強化紅色文化的嚴肅性,現根據陳華魯編著的《大眾日報史話》;陳慶堂編著的《紅色堡壘鎮—莒南縣洙邊鎮》;于光的《關于山東大眾日報社印刷廠、山東吉印通印刷廠和山東吉印通書店成立經過的回憶》等可靠史料,草成此文,以期達到正視聽、明史實的目的。
圖文無關
1*41年*月,時任八路軍大眾日報社印刷三廠廠長的于光同志,帶著一臺腳蹬鉛印機、20多名工人和部分鉛字,由蒙山到濱海區籌建大眾日報社印刷廠。*月,大眾日報社印刷四廠在沭水縣王家怪草村(今莒南縣)建立,該村當時就有黨支部,書記是王廷里,群眾基礎比較好。于光任廠長,排字股長邢西彬,裝訂股長張道奎,印刷股長黃德甫,管理員宋樹君,全廠不滿*0人,有*個黨員。秋天,徐華由三廠調到四廠任副指導員兼任校對股長。*月,正式生產,因技術設備不夠,暫時不能印報,只能印書和文件。
1*42年春節過后,大眾日報社人員在反“掃蕩” 中隨省機關分批轉移到濱海區,大眾日報社領導人積極籌備出報,經過半個月的休整,開始工作,人員增加了已停刊的《濱海時報》的宋英、莊子正等同志。出報的關鍵是印刷,這時印刷四廠已搬到一一五師師部附近古城莊(今莒南縣),又從沂蒙印刷二廠調來機器工人岳健民和發行部*人加強力量,*月1日《大眾日報》“戰時版”第一期出版。
1*42年*月,由于日軍“掃蕩”造成的出版發行等嚴重困難局面,報社領導決定迅速擴建濱海四廠,當即調駐沂蒙二廠四開機和田洪發、黃維新等8名工人,還有一廠的鑄字爐和劉玉華等4名工人,于*月下旬,自己動手,群眾幫助,武裝掩護,沖破險阻來到濱海四廠駐地沭水縣古城莊(今莒南縣)。為了安全,機器安在離古城*公里的隱蔽小村石河地下窖內,古城排完版,夜里,由工人王公挑著120斤重的鉛字送石河印,印完秘密運出分發。8月1日,本報鉛印第三六0期正式在該廠出版,并且此后一直在此出版。
1*4*年1月,為了紀念大眾日報誕生四周年,*日至*日,報社在駐地莊莊(今屬莒南縣)召開了大型座談會,到會有黨政軍民各機關負責人及各地士紳名流共200余人。*日下午,陳沂代表報社職工向來賓致新年慰問與敬意,并闡述本報進一步群眾化方針;接著來賓講話祝賀,臨沭縣*1歲的徐金六參議長即席朗誦祝詞:“大報誕生兮于今四年,大筆如椽兮義正詞嚴,大道為公兮主義頻傳,大增產量兮提倡星田,大聲疾呼兮日寇快完,大好河山兮今年歸還”,朱瑞在熱烈的掌聲中講話,對本報的成績和缺點給了恰當的評價,并提出今后三項任務;接著報社職工代表張安濤致答詞。會后,來賓舉行會餐和晚會。6日清早,士紳名流座談對本報及對三三制、群眾運動、區村干部執行政策等問題意見,大家暢所欲言至黃昏,晚飯后繼續進行;最后朱瑞發言,感謝大家誠懇的建議和批評。他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棗樹上有不結棗的風杈,人有的手長6個指頭,這些風杈和多的指頭是沒用的,甚至有害,必須除掉。說得大家心悅誠服。座談很晚結束,由國劇研究院演出京劇《木蘭從軍》助興。*日晨,通聯科召開通訊員座談會,對通訊報道工作暢述已見;下午,全社職工開會,漫談一年來工作并提出意見,會上宣布模范人物名單,有戰斗英雄魏若愚,模范工作者有丁九、文菲、吳建、王倫光、喬建寅、劉承塾、陳冰、趙傳訓、郭允賢、張安濤、劉玉華、王公、黃鳳憲等20余人(內分一二三等),并發獎品留念。
大會期間,還舉辦了展覽會,展品有本社所印各種報紙、書籍、自制油墨、紙張、機器。有模范人物畫,其中通訊員王公夜間頂風冒雪挑版送版、趕著毛驢送報;交通員黃鳳憲送報,從濱海至沂蒙夜行120里,夏天有一次患痢疾,一會就大便,為了搶時間,他干脆脫掉褲子,只穿蓑衣,走近莊時再穿上、勝利完成任務,觀眾深受感動。
1*4*年1月中旬,報社向北遷移,編輯部、通訊部駐莒南縣南甘霖,秘書處駐北甘霖,戰郵總局駐書院。接著整頓工廠,*月初,在沂蒙的兩個印刷廠,由吳森、戰光濟動員帶領一批工人和部分器材留給魯中區黨委,成立魯中印刷廠,負責印《魯中日報》;另由徐華、于民一、李春松帶領部分工人和機器來濱海與原印刷四廠合并,成立印刷總廠,廠長李辛夫,副廠長徐華、于光、馮志誠,并實行分散建設,排字、鑄字駐潘家嶺,由徐華分管;機印駐劉家硯柱,由于光分管;裝訂駐石門澗,由馮志誠分管,各分廠之間相距七八里。不久,6月,濱海印刷廠并過來,又分兩個廠,一廠駐潘家嶺印報,廠長徐華,支部書記劉建成;二廠駐劉家硯珠印書,廠長于光,支部書記于民一。李春松任兩個廠的技師。同時建在魯中沂南縣的造紙廠、油墨廠,也于*月遷來濱海莒南縣,安在萬家扁山臥虎寺大廟內,廠長白鐵華,支部書記曹國欣。
從此報社各直屬單位也徹底完成了由沂蒙至濱海的大轉移,這樣太大方便和加強了集中統一領導。
1*4*年*月,濱海區實行精兵簡政統一領導,中央決定取消一一五師翻號,師部與山縱指揮部合并為山東軍區,羅榮桓任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華任政治部主任。同時分局決定一一五師戰士印刷廠合并報社印刷廠,報社仲星帆、李辛夫特去戰士廠駐地凈埠村開會,表示熱烈歡迎,要求互相學習,加強團結。該廠鉛印部分并到報社一廠及二廠,一廠遷至石河,并代印《戰士報》,白刃駐廠編輯;二廠遷至莊莊仍印書;石印部分與原報社石印廠合并為三廠,廠長于民一,副廠長呂紀,任務印書刊畫報及宣傳品,山東畫報社袁立盛、宋大可、劉保章等同志一起并來。該廠仍駐后凈埠村。原師部資料室也合并報社資料室,并帶來大批圖書資料,任務為報紙宣傳和豐富職工學習文化生活服務,主任張帆,原負責人李干法作編輯。報社秘書處下成立出版科,專管書刊出版,科長周保昌,副科長丁勛南。
這次的機構和人員有比較大的變化。余光任合并后的廠長兼支部書記,呂紀是工務主任(實際是主持生產的副廠長),高克辛任支部副書記(主管職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于一民任指導員(主要負責駐地附近的民運工作),王杰任工會主席。校對股長劉健,副股長鄭和、劉欽;排字股長邵玉林、董文精;印刷股長田洪法;裝訂股長孟凱,副股長張道奎;石印股長張榮秀,副股長李彪、馬保林;銅版股長袁立盛;醫務是傅玉章和張辛;總務股長沈士庭;鑄字股劉玉華、打版股孫誠等同志則調到印報廠去了。三個廠合并后,設備比過去齊全了,廠的規模、人員編制擴大了,印刷任務也相應重了。印刷品內容很廣泛,除了印刷《斗爭生活》等黨刊及理論書籍外,還印刷《山東文化》《戰士畫報》《山東群眾》《山東青年》《教師之友》《新兒童》《大眾歌聲》等雜志,印刷《整頓三風》《整風參考資料》、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整風文件,印刷《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白毛女》《血淚仇》《平鷹墳》等反封建的文藝作品,印刷《狼牙山五壯士》等歌頌戰斗英雄的文藝書刊,印刷《勞動模范趙占魁》《兄妹開荒》《大變工》等宣傳發展大生產的書刊,此外還印刷小學課本、年畫及抗戰宣傳品。后來11*師抓到一個日本俘虜叫夕田的,經過教育,和我們一起排印日文宣傳品,向鬼子據點散發。
1*44年8月20日,日寇又一次重點“掃蕩”濱海區,駐古城莊的印刷三廠副廠長呂紀去秘書處未歸,只廠長于民一在廠布置較晚;21日夜,臨沂敵人東渡沭河,向東合擊東泮,繼占洙邊;一部分又東去朱梅,正經過前古城。三廠駐后古城未料到敵人夜間出動,來得如此之快,工廠器材來不及挖坑埋藏,所印課本及偉人像便藏在村東南草垛里,紙張有的藏在村東地瓜窖里,有的埋在河邊沙窩里,最后機器拆開扔進村東北水坑里。陳作仁、朱金輝、孔祥鐸等10兒人在村旁留守監護;甄洪金速去秘書處報告,其他人員就地疏散。飲日上午,敵人果然進村大肆搶掠破壞,除了紙用牲口馱走一部分,有的點火,草垛點火課本全燒。中午敵人撤走,北山上的同志迅速進村檢查救火,工人趙慶洪、馬保林根據群眾指點,在村東南土地廟旁捉了敵人掉隊的機槍彈藥手太田長正,當天送交軍區司令部。這天夜里趙慶洪和民兵張英美還在村頭高梁棵里竄出捉到兩名偽軍。敵人來時,管理員朱金輝在菜園里鋤草捉蟲,始終堅守崗位。
1*44年11月中旬,莒縣全境解放,濱海地區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根據形勢需要,山東分局、軍區、政委會等領導機關向北遷十字路以北筵賓一帶。12月上旬起,報社各單位也隨之向北遷移,編輯部、通訊部駐東良店,秘書處駐良家店子,發行部駐泉龍頭,印刷一廠駐大嶺;一廠遷移期間二廠印報,一廠安完機器繼續印報。
1*44年12月,大眾日報社印刷二廠遷王家野疃印書。1*4*年*月1*日二廠同志展開反“掃蕩”斗爭,16日,大眾日報社印刷二廠在王家野疃留守的同志誤傷山東軍區后勤部的供應科長老紅軍蔡干元。張渭青、馮志誠同志化裝商人去上海購買印刷機等(張渭青是電影《*1號兵站》的作者,馮即為“小老板”)。
1*4*年4月底,大眾日報社駐莒南縣扁山、曲流河,印刷一廠遷沭水縣老子峪(今莒南縣),機器安老子峪廟內。*月上旬,印刷二廠由王家野疃遷沂南縣高家仲疃。
1*4*年*月2*日,隨著抗戰勝利,山東省委機關遷駐臨沂城,大眾日報社也隨之遷移到臨沂城,老子峪印刷一廠遷臨沂城東坡埠村,10月1日繼續印報。印刷二廠也從沂南縣遷臨沂城東埠前店村印書。
以上所述,是大眾日報社印刷廠在當時濱海區沭水縣抗日根據地的活動情況。它在沭水縣的革命斗爭歷程,既是一首大眾日報社八路軍指戰員英勇抗日的光榮新篇章,也是一部喚醒沭水人民團結在共產黨八路軍周圍堅持抗戰的光輝歷史。
文章最后,回顧一下誕生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大眾日報及印刷廠的抗戰斗爭經歷。
1***年1月1日《大眾日報》于沂水縣王莊創刊。編輯部駐王莊,印刷廠駐云頭峪,營業部駐夏蔚。1***年8月至1*40年,《大眾日報》移駐沂南縣高湖、岸堤、岱莊、孫祖、青駝、馬牧池、依汶一帶。1*40年10月至1*41年12月,《大眾日報》編輯部、秘書處、印刷一廠由沂南移駐東蒙山薛莊、石欄、鳳凰崖一帶。其余仍在沂南縣岱莊、孫祖、馬牧池、岸堤一帶。
1*42年1月《大眾日報》編輯部、秘書處由魯中沂南一帶轉移至濱海區沭水、莒南、臨沭、贛榆縣,直至1*4*年抗日戰爭勝利。開始印刷廠仍留在魯中沂南縣,1*42年下半年印報廠遷濱海,其余各廠仍駐魯中沂南縣。
1*4*年*月,《大眾日報》編輯部、經理部、印刷廠由沭水縣、莒南縣、沂南縣遷到臨沂城。
1*46年11月從臨沂城北俄莊、集西遷至莒南縣良店和釣魚臺一帶。后因國民黨軍進攻,又轉移至莒縣寨里河附近。
1*4*年*月,《大眾日報》編輯部、經理部吉印通報廠從莒縣寨里河遷移到五蓮縣前后長城嶺、宋家莊子一帶。在國民黨軍隊占領諸城后,報社一度由五蓮縣轉移至日照縣大坡、黃墩和莒南縣草嶺前一帶。不久又由日照、莒南返回五蓮前后長城嶺。
1*48年*月,《大眾日報》編輯部、經理部吉印通報廠由五蓮縣前后長城嶺、宋家莊子、仁里遷至青州南子莊和臨朐縣城西南一帶。
1*4*年4月1日,大眾日報社由青州、臨朐遷至濟南市。《大眾日報》進濟南至今四次變換社址:進城開始社址在經二路緯二路東原國民黨中央銀行舊址,工廠在經三緯二路路口;1**2年,報社編輯部、經理部、《農村大眾》報遷至經二緯二路北側新建社址(即現在省總工會駐址)。
1**8年8月,《大眾日報》編輯部、經理部、印刷廠和《農村大眾》報全部搬至濟南東郊歷山路141號新建社址。1**0年*月,大眾日報社又遷至新建現社址——經10路8號,后改為46號。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大眾日報社曾先后在莒南縣十字路、大店、坪上、板泉崖,贛榆縣柘汪、黑林,郯城縣碼頭,臨沂縣洪瑞、相公莊、湯頭,莒縣城、諸城、膠縣、高密、萊陽城、煙臺市、威海市、魯中沂南縣界湖、依汶、岸堤、蒙陰城、新泰、萊蕪、太安、博山、張店、周村、臨朐、青州、羊角溝、青島外圍薛家島,和東北營口、大連等幾十個城鎮和集市,設立過商店、采購站和聯絡點,負責印刷材料、紙張、油墨、機器采購和對敵人占領地區的貿易活動。
上述這些情況是大眾日報社印刷廠演變的經過、而報社的三廠、二廠(即吉印通書店印刷三廠、印刷二廠也就是濟南吉印通印刷廠的前身、大眾日報社出版部是山東吉印通書店總店的前身),山東省郵電局是在大眾日報社發行部和戰時郵局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作者:陳青)
拼版畫冊印刷的顏色管理是一個關鍵環節,它直接影響到最終印刷品的質量和與設計稿的一致性。以下是一些關于拼版畫冊印刷顏色管理的重要步驟和注意事項:1.**色彩模式**: -設計文件應使用CMYK色彩模式,因為這是印刷...
2024-08-02 310 0
要保證畫冊打印中的文字正確無誤,需要在設計和校對過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使用專業設計軟件:使用專業的設計軟件(如AdobeInDesign、Illustrator或CorelDRAW等)來制作畫冊,這些軟件提供強大的文本處理和校對工...
2024-06-05 295 0
提供*dmax,AE影視后期PS手繪MAYA,游戲設計資料 有興趣的設計愛好者請訪問豆子網021yin.com 如果有您需要的設計資料請聯系豆子網在線咨*:1*088***0021yin.com...
2023-02-09 149 0
宣傳折頁印刷20元錢一張,宣傳折頁印刷價格表。大1*開,10*克*90元12*克970元200克1**0元大*開,17*019202**0。...
2023-01-10 134 0
使用矩形造字法把文字設計出來。矩形造字法是字體設計非常常用的方法,也是作為一個設計師必須要知道的一個設計手法。框選設計好的文字,聯集,然后給個圓角效果,一個簡單粗暴的字體就設計好了。
2023-01-05 320 0
清酒酒標(圖片來源收集)日本清酒的酒標相關于中國的酒標來說,展現的內容較多,也愈加全面,清酒的酒標與中國白酒酒標有良多配合之處,如商品名、消費日期、消費地、消費原料、產物申明、保留與飲用上的留意事項等都根本不異,也更好理解,我們在此不做過...
2022-12-27 367 0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